
推薦序 李仁芳
品牌力就是企劃力 ×技術力 × 設計力
二十五年前筆者為產業研究工作,前往韓國水原參訪三星的錄放影機廠。進門一抬頭就相當震撼,一幅柳體勁骨楷書,是當時會長李秉(吉吉)揮灑墨筆寫下的「人才第一」四個大字,就掛在工廠入門大廳中堂正中。
第二代會長李健熙的檜木理論繼續秉持視人才如瑰寶的社訓。檜木一年才生長二十五公分,長成大樹約需一百年左右的光陰,具有獨特的香氣與堅固的良材質地。
三星就像所有一流企業的作風,「以人為本」。他們相信一切企業的變革均來自於人的變革。美國奇異公司在Crotonville設立內部學院,三星早在一九八二年就投入五十億資金建立韓國第一個企業內部學院--三星綜合研修院,深深具備「百年樹人」的氣魄與宏觀偉略。
從三星的經驗我們可以明白體會,品牌的打造不只是廣告行銷的工作,更基本的條件是「技術力」的深化。
三星集團以三星綜合技術院,關係企業研究所及事業部門開發室形成三個階段的研究開發體系,以數位、光電、奈米、生物科技、能源等五項領域的技術平台為基礎,致力於未來原創技術的願景研究與研發工作。
三星的技術成長史,在六○ ~ 七○年代強調生產效率,八○ ~ 九○年代重視開發速度與品質提升,進入二十一世紀就聚焦原創技術、創新技術能耐。
也就是說,三星從向世界一流企業學借技術而成長;到現在能自主開發。三星的決心與上進的意志是台灣可以參考學習的。
除了核心技術的深化,設計力的加值也是關鍵。如果說品牌是抽象的「信念及想法」,那麼設計就是具象於外的「語言與身段」的表達。
除韓國本地外,三星在洛杉磯、舊金山、倫敦、東京、米蘭、上海等六大都市設置設計研究所。以培養設計師全球化的國際觀。三星在設計能量的全球佈局,可以 說是整合米蘭藝匠(craftsman)手工名品的價值、倫敦的設計策略、舊金山數位時代的趨勢,以及日本精緻製造技術的競爭力,經過這樣的吸星大法,綜 合成三星設計威力極為強大的設計內力與外功。
透過品牌力可以說是:
企劃力 × 技術力 × 設計力 三種力道相乘的乘積,三者只要一項低落,就會影響品牌力整體的呈現。
三星的品牌辨識度與價值感的塑造煞費苦心,包括CEO品牌形象、以藝文與體育活動經營品牌,透過社會公益強化品牌,很多細緻操作的手法都極值得台灣參考。
當然有一點我們也需謹記在心,品牌投資歷程極端漫長艱鉅,三星早期在韓戰後率先設立製糖工廠獨佔糖的專賣生意積聚財富,然後又在DRAM業務因技術投資策略成功而獲取長時段豐厚利潤,這些都是支撐三星品牌偉業所需具備「深口袋」必要條件,企圖見賢思齊者勿忘此事。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科管所教授暨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
文章出處: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