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一 香蕉灣 生態保護區 |
|
位於船帆石與香蕉灣間之海濱地帶,瀕臨南灣海域,全區均為國有林班地,面積計28.48公頃。擁有珍貴之海岸林及大型高位珊瑚礁岩,富於學術研究及觀賞價值。現有台二十四號省道從中穿越,分成東西兩部份,因交通便捷,附近又有船帆石聚落,生態資源易遭人力破壞,應加強保護措施。 |
 |
生二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
|
位於計畫區之東北端,東以狹長之海岸地帶瀕臨太平洋,西側約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國有林班地範圍為界,南接佳樂水遊憩區,北面以太平山及其附近之山脊、山溝為界,面積計5587.05公頃。全區之地型地勢大體上以太平山、南仁山、萬里得山、出風山、滿州山、豬月勞束山間之主山脊線向東西兩面傾斜,坡度陡峻,兼備丘陵、山谷、沼潭、溪流、山坡、草原等變化多端之地型地勢。本區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罕見人跡,除南山路之窪地為管理處管有之南仁湖外,其餘地區均屬國有林班地,小部份地區已遭濫墾或改植人造林外,多為濃密原始林所覆蓋,其間孕育著上千種植生與各類野生動物,每年十月則有大批灰面鷲在此過境,景觀壯麗。完整之動物相及珍貴之植群,除富於學術研究價值外,並可以供環境教育及景觀欣賞使用,是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 |
 |
生三 砂島生態保護區 |
|
砂島海灘,擁有極珍貴的『貝殼砂』,其組成沙粒甚為均勻,係海洋中之貝殼長期受到海水侵蝕,被擊碎研磨而成晶瑩明亮之細沙,隨海流漂洋過海沖至砂島內構成之自然景觀。面積有三公頃。 |
 |
生四 龍坑生態保護區 |
|
龍坑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隔著狹窄的陡坡及懸崖,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而呈絕佳的崖崩景觀。面積計61.67公頃。 |
 |
生五 社頂高位珊瑚礁 生態保護區 |
|
本地區環繞著現有之墾丁森林遊樂區,大部份土地均為林業試驗所之試驗林地,小部份為國有林班地,面積計有538.48公頃,其地形係由中央高地向四周傾斜之丘陵台地,南面較陡,北面稍緩。全區片布古老之高位珊瑚礁岩,生長其上之珊瑚礁植群,榕樹類植物之不定根、熱帶雨林、季風林植群及毛柿母樹林等混合體之景觀,獨具特色,又是各種野生動物生存繁殖之場所。尤其鳥類、蝴蝶、蜥蝪、昆蟲等資源極為豐富,並有罕見的台灣獼猴與黃鸝。本地區未開放參觀,故尚能保持原始自然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