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濃郁香甜,滿載神明的祝福。



在台南觀光區,有些店還有賣糖塔,有的是搭配著兩隻獅子,這就是以前所說的「三狩」,也有是一個糖搭配四隻獅子,即昔日的「五狩」。






很多觀光客會因為好奇購買,但是他們或許不知道背後的故事,我有點擔心因為宗教習俗的不同,這份完全屬於道教祭品的糖塔,會被拿來當古早味伴手禮食物或觀光紀念品來看待,因為以前的人如果想得到糖塔或「狩」,可是得過關斬將的在神明前擲筊,唯有冠軍者才能擁有,十分珍貴。



製作糖塔的過程,老師傅要先將白糖倒在鍋子裡面熬煮,溫度不夠高,絕對不能起鍋,非得到達需要的高溫,待白糖已完全溶化成高濃度的糖漿,再灌入模子內,否 則做出來的糖塔站不久就會垮下來,而在將糖漿灌入模型時,也得小心翼翼,免得被溫度極高的糖漿燙傷,而且要一直要等到糖漿完全冷卻後,再拆下模型,成為一 座美麗的糖塔。



一座糖塔要搭配四隻糖獅子,稱為「五狩」,一座糖塔如搭配的是兩隻糖獅子,則稱為「三狩」。黃師傅說,「五狩」或「三狩」最早是人們用來敬拜天公生時,放 在香案前祭拜,禮成後,拿來熬煮甜湯供信徒吃平安的,有的則是在神明生日時拿來祝壽用,因為神明生日當天,通常會選出爐主、頭家,此時廟方會將祝壽用的 「五狩」或「三狩」中,選出糖塔贈予新選出的爐主,糖獅則分別送給頭家。



至於帶回家中如何處理糖塔和糖獅,則隨個人喜好而定,有的人將其視為一種榮耀和象徵平安的表徵,會一直擺著捨不得使用;也有人會不定時敲一塊下來吃,認為 吃了可以常保平安;有的則將它煮成一大鍋甜湯來分送鄰居或親友,反正是用糖熬成糖漿所做成,這種能吃的「獎杯」,到最後不吃總會覺得有點可惜,何況用這種 經過長時間熬煮出來的糖漿煮甜食,相信味道會更香甜可口。



糖塔、糖獅是祭拜神明中的大禮,也是廟方用來贈予爐主和頭家的禮物,所以有「爐主得塔,頭家得獅」的說法,而這個風俗其實早在清朝就存在。



在採訪過程中,我曾想買一座糖塔回家,並敲一塊下來嚐嚐它的滋味,但黃師傅認為糖塔是拜天公、謝神明用的,是很神聖的,堅持不肯賣我,一再說那只是用糖高 溫熬煮而成的,味道比一般的糖多一點香甜而已,不希望我的一時玩心褻瀆神明,他認為,糖塔的味道不如它所代表的意義重要,畢竟不是人人可以獲得,而是非得 經過跋杯選拔爐主、頭家才可,當然如果是到民俗店中購買,則另當別論,但兩者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工作中不喜歡被打擾的黃師傅,不但破例為我說明糖塔的緣由,還願讓我將製做糖塔的過程全部拍攝下來,與讀者分享,真心希望藉由照片,能讓大家一窺老師傅如何將平凡的白砂糖變成美麗有莊嚴的糖塔。


【文、圖/摘自《尋找台灣古早味:讓人難忘的36種絕妙好滋味》/黃婉玲著/樂果文化出版】








╭。☆║歡迎加入巧管家在你家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巧管家 的頭像
    巧管家

    巧管家

    巧管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